海宁市加速培育新业态新模式 全力打造两业融合发展县域样板
今年以来,海宁市以第二批国家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试点建设为契机,聚焦时尚、半导体、光伏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不断加强产业生态建设,加快融合互动集聚发展,以创新驱动打造“两业融合”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2023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6.2亿元,增长8.8%,累计完成规上工业产值1285.7亿元。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244.9亿元,服务业增加值253.04亿元。
一、以服务为导向,搭建融合发展新平台
一是全面优化融合发展营商环境。以市场主体诉求为改革方向,依托“浙里e企富”应用,实施创业服务“一类事”改革,上线“政务一厅”功能,实现企业在一个应用入口即可享受创业创优、事项办理、政策兑现、档案查询、资金流转、企业诉求等涉企服务。持续加大金融供给,不断提升金融服务,2023年上半年,普惠小微贷款余额达650.22亿元,同比增长23.60%。实施“惠企政策直达”应用,兑现涉企奖补资金4.63亿元。在188体育率先推出分阶段办理施工许可和分期分幢分层验收改革,助推项目平均提前5个月投入使用。
二是积极打造时尚创新服务综合体。海宁皮革产业、家纺产业、经编产业三大服务综合体以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打造技术创新、政产学研、公共服务、双创孵化、科技成果交易等九大服务体系,为全市时尚行业的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全链条式服务,为时尚行业两业融合提供重要平台支持。聚焦皮革、家纺等时尚产业原创设计被屡屡侵权的痛点,积极创新外观设计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集成改革,协同8个部门,集成辖区250余家服装设计企业(机构)和2000余名专职设计师需求要素,全力打造原创设计知识产权存储、溯源、出证、展示和分析平台,实现“一物一码”。
三是全力构建供应链服务新生态。以产业园区为平台,依托“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供应链思维,串联起产业上下游及各相关方,构筑产业新生态。浙江物产经编供应链有限公司以供应链集成服务为导向,为经编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融货拆借、价格管理等多种服务,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已累计服务经编企业1200家,为客户周转融资近120亿元,为中小企业授信超过3亿元,被评为浙江省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企业。晶科、正泰等光伏龙头企业从光伏组件制造向运维、工程服务等上下游服务延伸,向光伏新能源系统集成服务商转型。
二、以数字为抓手,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
一是聚焦数字经济创新提质。深入贯彻省委“新春第一会”精神,扎实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提出海宁实施数字经济“157”行动方案,在188体育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大会”上交流发言。谋划上线半导体项目管理平台,采用信息化手段做好项目从洽谈、签约、开工、投产的全程跟踪服务,以及企业入规后每月的运行监测。2023年上半年,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5.12亿,同比增长26.6%,海宁智能光伏集群成功入选第一批“浙江制造”省级智能光伏产业群核心区,获首批1200万省财政资金支持。
二是深入实施“两化”改造。瞄准“数字赋能”和“节能降碳”两大赛道,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升。充分发挥“浙企智造在线”和优质服务商资源,线上线下开展数字化诊断,目前规上企业数字化诊断已实现全覆盖,线下诊断1317家。选定9家绿色化诊断中介机构,完成230家重点用能企业诊断。2023年上半年,实施数字化改造项目95项、绿色化改造项目120个,“两化改造”完成投资68.64亿元。成为2023年度188体育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财政专项激励试点县(市、区),并争取到省数字化改造500万元专项激励资金。
三是双管齐下定制智能诊断服务。建立分行业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技术支撑体系,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和权威专家学者,强化“一行业一诊断”服务。探索成立“海宁市技改产品技术超市”,为有意向企业免费提供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服务,出具诊断建议报告。截至目前,已收录涵盖全市14个行业的海宁市内外服务商共计44家,累计诊断企业130余家。
三、以创新为引领,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一是改变思维,规范产业用地新模式。出台《海宁市创新型产业用地管理实施办法》,用于融合研发、设计、检测、中试、新经济的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研发等领域创新性业态及相关配套服务的工业用地。建立创新型产业用地从用地规划、项目准入、土地供应、分割转让、项目监管到产权登记的闭环管理机制。坚持项目用地“严出”,与用地单位签订项目投资管理合同,明确违约责任,健全事中事后履约监管机制。截止目前,累计完成MO创新型产业用地项目方案评审12个,供地11宗,总面积478亩。
三是创新先行,迈出产学研合作新步伐。以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建设为契机,深入集聚世界一流大学(学科)创新资源,形成“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大院名校”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实行“引·创”订单人才培养模式,依托海宁技师学院成立了海宁市集成电路技术学校,打造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先进半导体产业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共赢。截至目前,已成立集成电路、时尚产业、新材料等8个产教融合联盟;已有浙江大学等40余所院校、浙江省旅游协会等13个协会、天通控股等300余家企业加入各产教融合联盟。
三是创新模式,实现用户消费新体验。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优势,打破行业线上和线下独立销售的传统模式,实现门店发展新变革和用户消费新体验。如“帘到家”平台以“互联网+”和“实体店+”的双加思维,聚合、整合、优化上游供应链企业,形成“前台服务、中台管理、后台研发”的产业运营模式,实现企业运营效率提升45%,门店加盟推广效率是同行业的3.2倍,客户下单效率提升70%,企业库存同比下降31.7%,用户消费时间缩短52%。